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8|回复: 2

乡村教师坚守山区25年 每天划船接送孩子(组图)

[复制链接]
冰冰 发表于 2014-1-30 1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997198_881877.jpg
  9月7日早上,石兰松划船接孩子们去学校。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0997198_881877.jpg
  9月6日,送完孩子们后,石兰松用船桨挑着小板凳回家。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0997198_881877.jpg
  9月6日,石兰松手把手教刚入学的小朋友学习写字。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乡村教师坚守山区25年 每天划船接送孩子(图)
  新华网南宁9月13日电(记者 张严平 王勉 熊红明)25年、2公里湖面、往返3万多次、撑坏了8艘小木船;
  如今,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小木船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壮族乡村教师石兰松的桨声依旧。他说:“桨声承载着梦想,我要再坚守15年,直到离开三尺讲台。”
  路在船上
  9月7日清晨7点,小雨。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唯一的老师石兰松,像往常一样,用船桨挑着两把小木椅子,又来到被薄雾笼罩的大龙湖边。
  大龙洞村内泽庄屯背着书包的6个孩子,穿着救生衣,早已等在湖边的木船旁。
  “这条船已经用了两年多,再使几个月就不行了,漏水会越来越厉害。”石兰松说。
  “韦钰妃、陈德、陈燕芝、梁宏福、梁宏珍、陈玉……”石兰松检查完孩子们的救生衣,一一点名。
  看到孩子们已到齐,石兰松将小船拉靠岸,他轻盈地上了船,用手把渗进船舱里的水淘出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两把小木椅子放进船舱,顺手又从岸边搬了两块表面平整的石头放进来。
  “按照平时的位置,大的坐椅子,小的坐石头。大的要照顾好小的。”石兰松嘱咐。
  待孩子们船头、船尾依次坐好,小船吃水深了不少,船舷离水面不过10厘米,水波就在孩子们身边跳动,一伸手就能碰到水。
  “坐稳了,我们出发啦!”石兰松小心地走到船尾操起船桨,用力一划,小船离了岸。
  大龙洞村辖21个自然屯,5000多人,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大龙洞水库,这里不少自然村村民出行只能靠划船。
  石兰松所在的刁望教学点,负责接收大龙洞村内泽庄、刁望、北乐、岜那、石盘5个自然屯二年级以下孩子就读。
  内泽庄和刁望两屯之间尽管直线距离大约1公里,但背后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
  “要修路难度很大,况且村民买不起炸药,只能从水里过。”石兰松边划船边说。
  小船随着石兰松手中的木桨有节奏地划动,轻轻前行,船尾留下浅浅的V形波痕。
  从内泽庄到刁望教学点,湖面距离约2公里,小木船一趟需耗时30多分钟。
  “秋天大龙湖风很大,小船经常遇到‘顶头风’。尤其在几个拐弯地方,经常会有大风浪。无法靠岸时只能尽量稳住小船,任由风浪将小船荡到湖心。等风头过了,再将小船从湖心划回来。”石兰松说,“刚开始没经验硬与风斗,差点翻了船。”
  “我最怕下雨,有时下雨船刚好行在半路,孩子们衣服和鞋都弄湿了,到学校后我还得先烧火给他们烘干衣服,才能开始上课。”
  半小时后,小船顺利到达刁望教学点下的岸边。此时,刁望、北乐等几个屯的学生已经来到学校,开始了每天的早读。
  教学点距离湖面直线距离不到10米,只有一间教室,大约60平方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100多米高的石崖,将联通外面世界的道路阻断。
  1985年9月,石兰松高中毕业后回大龙洞村当代课教师。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这样的周而复始:每天早上去,中午回;下午再去,晚上再回……

  双语教学
  “别人上课讲一遍就行,我至少要讲两遍。”石兰松说。
  因为大龙洞村所在地方多为壮族,很多小孩自打开始讲话时,学的是壮话。刚上学时,听不懂普通话。
  “我就用土办法,先用普通话朗读,再用壮语翻译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理解。”
  17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被分成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因为不通电,没有电灯,教室光线较暗。石兰松走进教室,打开所有门窗,开始了一天的教学。
  9月7日,二年级的孩子要学习的课文是《黄山奇石》。石兰松让他们先看课本预习课文,然后带着一年级的孩子复习拼音字母。
  “m……n……u……”随着教棍在黑板上划过,一年级的孩子大声地跟着石兰松朗读刚刚学会的拼音字母。
  “la……ba……”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喇叭吗?”石兰松一边问,一边用双手做出吹喇叭的样子,可是很多孩子还是一脸茫然。
  “就是能滴滴答答吹响的,你们在电视里见过。”石兰松只好用壮话解释两遍,孩子们听后纷纷点头,兴奋地用壮话相互交谈起来。
  一年级10个孩子大多只能听懂壮话,每次上课石兰松都要“双语教学”,普通话和壮语轮流解释,孩子们才能弄明白书本上的内容。
  说是一年级,其实很多孩子才5岁左右,还没到上小学的年龄。因为父母在外打工,附近也没有学前班,家人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托付给石兰松。在刁望教学点,不少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上课。
  梁宏福在班上最小,上课时他总喜欢光着脚跑到窗边玩。石兰松只能一次次地将他抱回来放在座位上。4岁的覃宏健连笔都拿不稳,6岁的同桌姐姐覃丽萍手把手教他写字。
  “在这里,我是小学老师,又是幼儿园园长,但更像保姆。”石兰松笑着说,“好在大一点的孩子懂事,经常会带年龄小的,要不一乱跑,课堂纪律根本维持不了。”
  教完一年级的拼音字母,石兰松又给二年级的孩子上课。在齐声朗读《黄山奇石》后,石兰松联系刁望实际给学生讲述这篇课文。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这是黄山上一些石头的名字。同学们,刁望到处是千奇百怪的石头,你们也可以展开想象给有的石头取名。”
  “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等有出息了走出大山,就有机会登黄山,看看课本上说的这些石头真面目。”孩子们欢笑着,眼中透出一股对未来憧憬的明亮和清澈。
  木船啊木船
  “可惜呀,这棵树当年砍了后,没有保护好死了,不然现在和另外几棵一样,可以再砍了。”7日下午,石兰松指着他家门口一个死去的树桩说。
  25年前,开始当代课教师的石兰松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他砍了自家门口的椿树,请人做了第一艘小木船。
  从此,小木船与他有了不解之缘,小木船也成了这些库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那艘小船3年后就无法再用,他只好再将自家另外一棵椿树砍下,请人又做了一艘小船。
  “木船不经用,两三年就坏了。”石兰松说。就这样,他家门前的椿树砍了又发,长了又砍。
  石兰松把自家能用的椿树都砍光了,只能掏钱买来木材请人做。
  做小木船是石兰松重要的支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不用买木材,做一艘小船需要人工费200元左右;如果加上买木材,就要花700多元。当时代课教师工资只有每月几十元。
  每天4趟,日复一日,这么多年下来撑坏了8艘小木船。
  2008年,石兰松用来接送孩子的第8艘小木船开始漏水无法再使用。妻子童绍玉就跑回娘家,将娘家的铁皮船借过来给丈夫用。她说:“雨天风浪大,小木船容易出事。”
  用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娘家人也住在四面被湖水阻隔的小岛上,铁皮船没用多久,就被要回去了。
  现在用的第9艘小木船也开始渗水,即将“退休”。“最多再能用四五个月,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攒钱买一艘带顶棚和马达的钢铁船,但钢铁船太贵了,要1万多元。”
  “我现在一千多元的工资,妻子在家务农,小儿子在镇上读初中,每月300元左右,库区没有水田要买米,加之日常的生活开销,要攒够买一艘钢铁船的钱至少需要20年,那时我已经65岁了。”
  石兰松说,村里的干部也着急,但大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无论怎么困难,我都会克服,即便是再做木船,也不能让孩子们没书读。因为每当看到孩子们相互牵着小手,在岸边等我时,我就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心中的纠结与“愧疚”
  从20岁青春年少,到45岁人到中年,大龙洞村内泽庄到刁望教学点的大龙湖水面,成为石兰松书写人生的纸页。
  事实上,好几次石兰松都差点选择了放弃。
  “1994年,是我内心最纠结的一年,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让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压上了更重的担子。当年我作为代课老师,每月工资250元,根本无法养家糊口。”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外出打工的家庭,家里相继建起了两层楼房,有的甚至三层。而石兰松家依然是村里最差的房子,低矮而简陋。
  眼看家中窘境,妻子童绍玉多次催促石兰松出去打工。好几次,夫妻俩为此发生激烈争吵,童绍玉甚至提出“不去打工,就离婚”。
  石兰松也想到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去打工,因为到广东打工那时每个月已经能挣1000多元。三哥石兰军在广东为石兰松找好了工作。
  然而,激烈思想斗争几天后,石兰松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留下来,继续给孩子们划船、上课。
  “没有老师,误了孩子,一辈子都会自责!”石兰松说。
  “当初我真的想不通,我们不比别人差,凭什么要比人家穷?”童绍玉说,“但听了他的话,我也想通了。更何况盖好房子的人都是他的学生,他们带着知识出去打工挣钱,我也觉得光荣。”
  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校长李海说:“这么多年来,中心校也曾给刁望教学点派过其他老师,但因为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在那里教书超过1年。”
  2005年,石兰松通过代课教师转正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月收入也有近两千元,比以前大大好转。
  石兰松的大儿子石福洲如今在南宁的一家建筑工地打工。说起儿子,他满是愧疚。
  “因为当时家境贫困,大儿子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因为尝到知识少打工的辛苦,儿子不止一次埋怨我们,没让他多念书。我想他渐渐会明白。”石兰松说,“我最感激的是妻子,她嘴上虽然有怨言,但一直用行动支持我,当初她要娘家的船来用,现在我提出万一不行,就先不建房子,攒钱买钢铁船,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为了乡亲的重托
  “最好的……放心,好放心!”提起石兰松,韦汉强老人拉着记者的手,不断地用壮语夹杂着普通话向记者表达对石兰松的感激之情。
  韦汉强的儿子和儿媳都到海南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带着孙女韦钰妃生活。韦钰妃已经3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石老师就像孩子的父母一样。”韦汉强说。
  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大龙洞村委副主任潘兰生说,附近几个村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石兰松的学生,不少已经成为学生家长。
  每到春节,石兰松就成为村里最忙碌的人。按照壮族的风俗,逢年过节,壮家人就会邀请最尊敬和最需要感谢的人到家中杀鸡、喝酒。
  石兰松酒量小,每年春节都要喝醉好几回。农历正月十五过后,村里的年轻人又开始收拾行囊外出打工。临走前,最多的就是对他们眼中最信任的人的嘱托。
  “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好好管教他”“孩子生病的话,请石老师给他吃点药。不行的话,就帮忙送他们去医院”“我们可能要几年后才回来,拜托石老师了”……
  人世间最深的友谊莫过于无限的信任。“每次听到家长们的这些嘱托,看到他们信任的目光,我就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把孩子教好。”石兰松说。
  “25年来,好在我身体好没生病,孩子们的学习才没落下。我现在最牵挂的一是船的问题,再就是担心我退休后,如果条件还不改善,谁来接替我。”
  夜幕降临,湖面又笼罩起了薄雾。记者与石兰松握手告别,发现他的两个手掌都是厚厚的老茧。
  “每天划船,手上的老茧剥了一层又一层,都不好意思与你们握手。”
  此时,大龙洞水库周围的村屯已是星光点点,在湖面映照下,就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这些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在大龙湖水面上,在石兰松的桨声里……

来自:华商网新闻频道
查看原文:乡村教师坚守山区25年 每天划船接送孩子(组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曝光 发表于 2014-1-30 10: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readCon_right tar">               
B耕耘一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布兜丫丫 发表于 2014-1-30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世间最深的友谊莫过于无限的信任。“每次听到家长们的这些嘱托,看到他们信任的目光,我就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把孩子教好。”
非常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乾县圈

GMT+8, 2024-11-16 08:21 , Processed in 0.0474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