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7|回复: 0

乾县民俗之一:端午节里的油曲轮馍

[复制链接]
Ring 发表于 2011-3-23 08: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里的油曲轮馍
/寇基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来历源远流长,民间传说各异;由于我国历史文化基础雄厚,人民勤劳,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民族较多,各地民俗不尽相同,但全国各地各民族对过端午节,都十分重视,而处在渭河流域上的人民过端午节也有着自己的方式,亦是十分隆重。
经过笔者对民俗学资料的搜集整理,查阅了大量可考的史实资料,本着对历史传统文化极其尊重的精神,对广大读者负责的态度,在了解关中名村马兰寨村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之前,我们先全方位地了解这个节日的历史由来,因为,马兰寨村人民对端午节的重视也由此而生,由此而继承、发扬、演绎了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
据现在出土的文物和文献记载,以及我国大批文史学者、民风民俗专家联合考证,得出的结论是端午节始于我国历史上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0年)时期,发源于江南,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时期,由此长盛不蓑,历朝历代人民对端午节都十分重视,而绵延至今,亦愈发隆重。据此测算,我国人民过端午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先来了解端午节名称的表象来历,这与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与灿烂的文化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重五等,名称十分繁多,但意义基本一致。端午也称“端五”,“端”的意思与“初”相同,称“端五”也就是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被阴阳学者称阳辰,所以,“端午”也称“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又称“重五”,也称“重午”;端午节名称的众多,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端午节起源的繁杂,光是端午节来历,民间传说众多,各不相异,但基于对民俗文化的重视,我们从现有的民间传说中,归纳出大致四种共性的传说,这些传说在民间被大部分人士所认可,但这都些都与我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必然联系在一起,祭拜自然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那么,端午节也是与这个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以下四种传说被现在大多数的华人所认可,且十分崇拜。下来,我专门把他精拣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一说,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学说。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文所述,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精忠爱国,精明能干,爱才如子,举贤助能,给其国家兴盛不辞劳苦,出谋划策。在楚国国力强盛时,他力主富国强民,并给楚怀王献计联齐抗秦,他言词一出,即遭到以子兰为代表的贵族们强烈反对,由于这些贵族与当时的强大的秦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商业往来,自然,他们不忍看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政治的冲击,同时,这些贵族又是国家经济十分强大的支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馋言楚怀王陷害屈原;楚怀王最终屈服于国内的贵族,屈原身单力薄,被楚怀王去职赶出都城郢都,流放到沅、湘一带,(据民间人士说,屈原被赶出楚国都城时正是当年的五月五日,无资料可考)。他在流放在行程中,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离骚》、《天问》、《九歌》等,别具一格,独具风骚,影响深远,因而南方一带的人又称这天为“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心如刀绞,不忍舍弃国家,含泪于55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身汨罗江。楚国百姓闻讯屈原投江自刎,十分心痛,纷纷在汨罗江边凭吊,百姓哭嚎,渔夫划船来江里打捞屈原真身以纪念,数日打捞无果,他们怕江中鱼虾吃了屈原身体,纷纷给江中投放鸡蛋、饭团等食物,以让江中鱼虾吃饱就不会伤害屈原身体,人们纷纷效仿;民间老医生把黄酒散入江中,以黄酒来晕死江中的蛟龙、鱼虾。打捞无果后,人们怕送给屈原的饭团等食物为蛟龙、鱼虾所食,就用树叶之类包裹食物,在外面用彩丝带、树皮等有明显标志的包物包裹食物后投入江中,以好让屈原看到,随时在江中拿出来吃。发展到今天成为人们爱吃的粽子。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到这五月初五这天,一家老少都到汨罗江来纪念屈原,全国其它地方的人,也在家里或是河边以各种方式来祭拜,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样,全国人民在五月五日纪念屈原就开始了,经过数年发展到现在,被民间人士所崇敬。
由于全国人民十分崇拜屈原,且屈原的爱国精神的确让全国人民爱戴,以屈原的影响力和自身形象,这天人们祭拜也顺理成章。而据我国史献记载,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都有文字记载当年人们在五月五日纪念屈原一说。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赋深得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更为影响宽泛,最广最深,占据民间人士之口,成为祭祀说明的主流,中国人把端午节吃粽子等各方面的活动都和屈原嫁接起来,使节日更加活跃与繁荣!
二说,纪念伍子胥之说。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后来他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帮吴国伐楚,五战皆入楚国都城郢都,当时的楚平王已死,子胥为报家仇,掘楚平王墓后,并用皮鞭抽打其尸数百次;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大振,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求议和,夫差同意,而此时子胥建议,应乘胜追击,彻底灭越,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馋言陷害子胥,夫差相信大宰,赐子胥宝剑自刎,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他临行前,对周边左邻右舍的人说,他死后,请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东城门的门楼上,好让他死后看到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国,他遗言完后,便割颈而亡;夫差听闻子胥之言,气的不知如何是好,便下令把子胥尸体装入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让龙虾吃掉。吴国人民被子胥的忠诚大义感动,又被国君的残暴而恫吓,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子胥,所以,五月五日慢慢地变成了人们对子胥的怀念,而愈发传开来,并在民间盛行。
三说,颂扬孝女曹娥一说。传说中,曹娥(公元23年——220年)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哭嚎,过了十七天后,还是不见父亲尸体,在五月五日这天她投江寻父,五日后,她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就此传为神话,相传至县令知事那儿,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曹娥墓地在浙江绍兴,后传曹娥墓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纷纷在这天在江边来祈祷,以求曹娥父女俩团圆。后来,人们为了弘扬曹娥的孝敬精神,为后代树立以孝为本的思想,所以,人们都以此激励后人,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一说就这样在民间开始流传开来。
四说,源天古代民族图腾祭。我国近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数批考古专家发现,以及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证》和《端午历史教育》列举的数百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论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传说中的祭祀屈原一说还要早数百年。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部族——史称百越族。从出土的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在水乡一带,自称是龙的子孙,生产工具大量是陶器,也伴有少量的青铜器,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从这些可考的历史遗迹中来看,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祀龙人的节日,在数千年历史发展变化中,当年大部分百越人融合到汉族,其余少数人演变为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各自生活的民族地方用这种方式来祭拜,慢慢地被当地人认可并传承开来。(百越族人现在不复存在,他们已转化成我国其它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从出土和发掘出的这些文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实在的事实,那就是我国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文明不断积累,而使文明文化继承发展的一个方式,那就是用祭祀的形式绵延而来,以至传承下来。
还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比如说躲午学说,传说我国古代,每年到了夏天到了五月天气十分炎热,病毒十分繁多,疾病从生,瘟疫漫延,人们身心受到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到了每年五月五日这天,人们更是惧怕疾病缠身,更是怕疾病传入小孩身上。由于古代医学落后,人们深信封建迷信,纷纷都用各种方式避邪,人们把道教天师的符咒、朱墨绘画的“朱砂判儿”、红纸剪的葫芦、童画,蛇、蝎、蜈蚣、蟾蜍、壁虎等五毒图案贴在大门、二门、房门、窗户上,并在家里四处悬挂五色彩线等,有的人给家里老少都戴上五色彩线,脖子、手腕、脚踝等都拴绑,以之避邪,渡过疾日。有的人家在这天把小孩带在外婆家,以避邪侵。所以称为“躲午”。比如,诗人节学说、端阳节学说等等,这些都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十分关联,它们不是我国人们过端午节的主流,所以,我们在这儿不一一细说。
从这些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考证的史学来历中的端午节,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保持的文化文明始终都与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学说是十分密切的,他一生所倡导的人和思想在这些文化民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国人民数千年来流传的和保持的光德思想和对祖先忠诚的思想始终与这些史实紧密关联,他们以寄托的态用祭拜的方式或是其它的方法才使这一光荣传统和先贤的思想保持了下来,并绵延数千年,用这些文明千古的事实来教肓了和被教肓了无数后代子孙,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现实教肓后代的典范和活的历史教材,生活在现代的人,我们应对其有所深思。
在了解了端午节前前后后的历史后,我们把目光调到现在人们生活中,近距离地分享我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关中名村马兰寨村人民深植于我国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他们数千年来和全国人民一样,对端午节情有独钟,且过端午节从不马虎,精细准备,样样丰富,再现了端午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神话传说。
马兰寨村人民过端午节总的来说,有两大方式,其一是,娃他舅家给娃追节,送油曲轮馍;其一是,戴花花绳,在房前屋后挂艾叶草,这些形式都披着封建迷信的色彩的外衣,自然与这里的人民过去落后的医学和文化有关,也与这里的人民生活习性密切。不管是如何的方式,这些自然也是我国人民过端午节的一种方式,也是这里的人民为我国端午节文化民俗增色加彩的又一个组成部分。
娃他舅家给娃送油曲轮馍,先要在家里提前烙油曲轮馍。我先给大家来说这种馍的历史原委。传说在每年端午节时,北方这里天气干旱,病毒十分猖獗,小孩很容易患病,且很难治愈,有个农村老妇看到自己的外孙患病,于是自己在家里取出少量的面粉烙成一个个形如车轮的饼子,像极了现在的车胎状,烙时放了好多菜油,在和面时放入花椒叶,在面饼上捏了五毒的图案,据说是让自己外孙把这些五毒吃下去,以毒攻毒,才能防身,她把这些烙好的馍在五月五日送到女儿家,给孙子吃了,孙子立马病情好转,全国大喜,于是在全村传开,人们都按照她的做法,小孩很少患病,即使在疾病犯难的时候。这样,在关中大地上就传开了,并沿至如今。
那么究竟这个油曲轮馍是如何做、何时做才最合适呢?我们来看看马兰寨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的说法和工艺,因为她们的手法的确最能代表马兰寨村人民的做法。
先和面,和面的时间一般选在午饭后,和面时放入一些食用碱面,和发酵面混和,把面和的稍硬一些最佳。和好面后,把面把放在面盆里用稍湿的粘布盖好,让面“醒”一阵。到了下午四点左右,爷(太阳)落西山前,老年人开始上灶烙馍。烙馍前带上木梳、剪子、顶针、妇女用的夹子等,这些用具将在后面的工序中派上用场。揉面前,给面撒上调和粉,从花椒树上摘些树叶,这样保证烙出的馍味美、窜香扑鼻;把面揉好后,切成拳头大小的蛋蛋,撒上面扑(干面粉,防止粘贴),再用手掌在案板上挤压成圆饼形,左手挤压,右手转动面饼,面饼成圆形后,然后,就是制作各种图案,用剪刀铰面饼边沿,剪出各种动物的形态,如鱼、虾、虎、蟾蜍、壁虎等外形,(一般情况下,图案选得都是民间传说中的“五毒”动物)按住顶针给动物绘眼,用木梳齿给动物身上扎上图案等,再用茶缸口往下一使劲一踏,去掉中间部分,形成一个车轮样,用手把茶缸沿口踏去的部分捏平顺。这样,油曲轮馍就做好了,就等着热锅烙。烙油曲轮馍与烙锅盔的方法如初一辙,细火文锅,受热均匀,放面饼入锅,不时地转动,大约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就熟了。
把烙好的油曲轮馍放在干燥的粘布上,以防回潮不好吃。因为油曲轮馍的五毒图案起到消病除灾的象征意义,所以,这与我们上面所说的民间流行说法相吻合。
送油曲轮馍一般在五月五端午节这天,由于这时,马兰寨村人正处在“三夏”大忙抢收抢播时,家里劳力多的人家会准时会外甥追节,劳力少的,会错过忙节,缓个三五天,也起到个象征意义,马兰寨村人民私下说的话就是“过个道道”,意思是说他也给外甥把节追了,企求娃平安无事,家里老少都安康。送油曲轮馍的人以马兰寨村民众中也有讲究,一般是外甥的舅婆,或是舅爷,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娃他舅,或妗子。谁去送,都能代表这个节日习俗,同时从不同的侧面也反映出娃他舅家人对他外甥重视不重视。
马兰寨村人民过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戴“花花绳”。“花花绳”一般选用五色细线,即,黑、白、红、黄、绿五种最基本的色线,也可选用其它的色线;在五月五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即,五月初四前后,家里的老人,一般是妇女,就把这些细线搓拧成细绳,因为拧成的绳系五色,花花绿绿的,所以,马兰寨村的人叫它“花花绳”。在五月初四夜里,就拴绑在脖颈、两只手腕上、两只脚踝,有打耳洞的妇女,也把耳垂换成“花花绳”,把扎帽盖的皮筋也换成“花花绳”;大人趁碎娃睡着了,就把花花绳给碎娃戴上,让碎娃第二天有个醒目的感觉。戴“花花绳”是马兰寨村人民由来已久的文化民风传俗,据老人说,这种花花绳具有避邪镇灾之灵气,因为人每个部位都绑了花花绳,病毒就无法入侵,就和哪吒三太子一样,那个项圈,具有的功能一样;再者,这花花绳戴在人身的各个部位,也美观大方,很早的时候,人们都很穷,没有什么好的艳丽的衣物来装饰自己,花花绳一出现,大人小孩都很爱,所以,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马兰寨村又有上了年龄的人说,戴上花花绳,远在天宫的嫦娥就看到人间美景,就会在这天把天宫的福音传给人间,天下的人都想得到嫦娥的恩赐,所以,戴花花绳就成了人们对天赐福的最好方式,以至延传下来。
马兰寨村人民过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在过端午前,提着粪笼满地里割艾叶。这种草在马兰寨村的渠岸或是土壕岸上随处可见,这时,家里的男主或是妇女都要采艾草,把采回的艾草放在大太阳底下晒干,然后,用我们上面的说的五色线一把一把地把晒干的艾草扎绑起来,家里有几个门,几个窗,一般就会扎绑几把,悬挂在门框中央或是窗户中央。据说这也是避邪,因为艾草有药性成份,所以,药会去除病毒侵害,给人安全感。人们为了企求一家老少平安健康,相安无事,就代代相传,流传下来了。不过,近些年来,马兰寨村人民已慢慢地少用艾叶了,但,一些上了年龄的人,还是风俗不改,亦然采艾草。
马兰寨村人民过端午节这些习俗,我们正视一下,也同文章前面所说的人们过端午节大同小异,基本一个意思,也就是在较早时期,人们对自然认识还处于落后状态下,为企求人间平安,避邪除恶来想的方法。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些落后的文化风俗绵延数千年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来被人们所注视,所重视,一个原因,就是这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现代人对逝者的尊奉与敬重,对我国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时,他们开拓生活的勇气和对事物的寄托,他们的创造性的生活,我们不由得钦佩,所以,在这个日子用这种方式来祭奠、来感恩、来怀祖,也不妨是一个最佳的方式。
纵观端午节的文化习俗,随着近年来马兰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发展后,对民俗传统节日也慢慢地重视起来了,在这天,吃好的,穿新衣,用不同的方式来过端午节,更加理性地来看待这个节日,过往的习俗在继承中,并不断地添加了新的内容,注入现代人生活的习俗,这也是对传统节日在新的生活背景下,在新的社会环境内外下,对端午节民俗发展贡献力量,相信,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端午节一定会注入更多的现代元素。
值得庆幸地是,我国许多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纷纷给国家建议,把端午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列入法定假期,让全国人民以更加热爱我国传统的节日;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保护的力度和经济投入,使得了端午节这在重大的传统的节日得以更足的重视。九届全国人大以立法的形式,把端午节同清明节、中秋节三大节日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同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暑令,正式规定这一节日的放假办法。2008年,这一节日正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享受新假期的开始。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催生了我国人民更加以饱满的热情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2008
1018日星期六夜于惠阳区沙田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乾县圈

GMT+8, 2024-11-18 14:30 , Processed in 0.0403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